2015上海国际文学周的脚步日益临近,我们将为您做最准确的预报和信息传达。在期待之余,相信读者对于往届上海国际文学周的盛况还记忆犹新。我们特做此专题为您回顾往届上海国际文学周,回顾那些令人难忘的记忆。
往届回顾
书评时代
2013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以“书评时代”为主题,海内外著名作家、学者和评论家围绕“书评”这一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中介,对信息时代与书评的未来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主论坛邀请刘擎、罗岗担纲主持,他们与来自多个国家的20余位书评人、作家、学者,就“书评能否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多媒体时代,书评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等议题进行思想交锋。此次上海国际文学周还请到了英国文学新锐代表杰夫·戴尔、意大利80后作家保罗·乔尔达诺、加拿大科幻文学作家罗伯特·索耶、英国古典音乐评论人、专栏作家诺曼·莱布雷希特、《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编辑托比·利希蒂希、作家、纽约书评撰稿人伊恩·布鲁玛等国外重量级嘉宾,李敬泽、贾平凹、韩少功、苏童、张悦然、陈丹青等国内文学大家也为现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视听盛宴。本期专题就将带领大家一起回顾第三届上海国际文学周的盛况。
1、主论坛
书评时代
2013年恰逢上海书展十周年,8月13日,第三届上海国际文学周正式启动。主论坛活动为中外文学的发展和交流打造了一个国际性的交流平台。活动现场邀请到了杰夫·戴尔、李敬泽、贾平凹、韩少功、傅月庵等作家畅谈书评时代,努力开掘书评对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价值,展望书评未来。在杰夫·戴尔看来,书评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在饭馆里喝啤酒,喝完会对啤酒好不好喝有个判断一样。大陆著名作家韩少功则认为,当代最好的文学,也许是批评。他表示,“作家不再只是信息的唯一获得者,而已成为信息的解读人。从这方面可以说,书评时代来临,书评家可以高调一点。”
2、文学对谈
英国报刊书评传统
夜幕降临,2013年8月14日的最后一场活动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活动有幸邀请到了英国著名古典音乐评论人、专栏作家、BBC广播3台LebrechtLive栏目主持人诺曼·莱布雷希特、《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小说编辑托比·利希蒂希和荷兰著名杂志编辑伊恩·布鲁玛同台探讨“英国报刊书评与美国报刊书评的差异”、“如何挑战读者挑选正确的书评家”以及“新媒体下网络评论带来的压力”。关于如何选择正确的书评家,经验老到的诺曼·莱布雷希特说:“编辑应该了解每个评论家的偏见和口味,如果评论家对某个作者有明显的厌恶或偏爱,就不该让他来评论他的作品。比如,我对安德鲁·韦伯的《剧院魅影》就有极大的偏见,一个负责的编辑绝不会要我来评论这部剧。”对此伊恩·布鲁玛也非常认同。
3、文学对谈
书评的“出格”与随笔的“异色”
2013年8月18日思南公馆一场活动的主题让人眼前一亮——书评的“出格”与随笔的“异色”——小白与小宝对话暨《好色的哈姆雷特》(彩图增订本)新书发布仪式。文艺评论家毛尖碰到知名专栏作家小宝和上海新锐作家小白,这样的组合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在对谈中,生性羞涩的小白直言自己投身于这种敏感禁忌的初衷:“明知不可写而写之,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狂飙300迈,随时有‘脱轨’的危险,但不到这个速度又不足以表达,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愉悦和被解放的快乐。”小宝也非常赞同的表示,“在这种禁忌中驰骋的快乐和危险正是今天人们在文学写作和阅读中所需要的。”他认为人类最好的文明是古希腊时期的文明,在那个时期,一切毫无禁忌,一切直接得毫无废话,而那样的成就恰恰来自于一种放纵环境中的自由驰骋。
Copyright © 2016 www.shbookfai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34356号 官网建设维护: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