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总结]上海高校出版社联合体2013上海书展总结
2013-09-29 15:35|来源:上海书展|作者:徐晶|
2013年,在这个火热的季节,上海书展迈入第十个年头。8月14日至20日,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13上海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上海高校出版社联合体携万余种图书参展,其中新书近3000种,销售码洋超过150万元,举办文化活动50余场,网络访谈3场,得到了广大读者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华东师范大学大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荣膺2013上海书展“最具号召力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学术编年》(9卷12册)获得2013上海书展“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
上海高校出版社联合体2013上海书展总结如下:
一、 精心筹备,凸显风采
本届书展是上海书展10周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等主办单位高度重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更是提前两个月就召开了关于书展的筹备会议。高校出版社联合体深切领会相关会议精神,各社领导高度重视。筹备期间,高校出版社联合体召开了三次全体会议,商讨书展各社展位分布、特装、书展期间安全等事项。书展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等纷纷对自身展位进行了特装,使得高校出版社展区愈加的美观、大气,充分展现了大学出版社的风采及自身的特色。
截止8月13日,所有大学出版社完成了书展布展工作,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等待着每一位读者的光临。书展期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祝君波、阚宁辉等领导分别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展位莅临指导工作,并对大学出版社充分的筹备工作和良好的工作面貌给予了表扬。
二、 好书云集,销售喜人
本届书展,高校出版社联合体整体销售码洋150余万元,创下了历史新高。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为了迎接本次书展10周年庆,高校出版社联合体各社倾尽全力在书展前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好书、精品书,使得读者的购买热情空前高涨,销售节节攀升。上海交大版新书《人体使用手册》、《一日看尽长安花》,复旦版《三十年集》系列、《什么是数学》,华师大版《身体的历史》、《徐中玉文集》,上外版《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第二版)》,华理出版的《舌尖上的营养与能量》、上财大的《股经》、《股道》,立信的《资金运动会计理论》,东华的《经典折纸360》等新书、重点书一再受到读者的追捧。
三、 名家活动,精彩纷呈
各大学出版社不仅准备了诸多的新书、精品书,而且还精心策划组织了新书签售、讲座、文化访谈等活动50余场,其中不乏大师级嘉宾坐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组织的文化访谈 “那些年我们一起仰慕的大学校长”邀请到了上海交大、上海二医大、上海师范大学等大学6位老校长参与、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作为访谈主持;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舌尖上的营养与能量》签售也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重磅活动《原创:“评价与创新”微评论•“思勉原创奖”诞生始末》新书首发也有著名学者葛剑雄、陈思和坐镇;立信会计出版社的重点书《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更是邀请了著名作家易中天。这些重大活动的举行,不仅展现了大学出版社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极大的拉升了人气,为书展整体形象添砖加瓦。
除了多个重磅活动之外,高校出版社联合体各社也在第二、三活动区甚至自身展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小型活动。例如,财大的“炒股经”、东华的“专家教你珠宝鉴定”、二军大的“名医健康讲座”等等。这些精彩纷呈的小型活动在带动销售的同时,也给了读者真实有用的知识,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四、 多元展示,特色明显
书展期间,除了传统纸质书的展示以外,各社也加强了新型媒介的展示和交流。上海交大出版社的展区对自身活动区内进行的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以方便更多的读者能看到活动精彩内容;华师大出版社展区将数字产品展示融合在纸书展区之中,真正体现出数字出版的本质——实现纸书和数字技术的完美融合;财大出版社对每天书展的动态及新书的推介在其官方微博和网站进行了直播。此外,大学出版社也秉承了大学社传承文化、塑造精神的传统,在书展期间大力弘扬学术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思想史》、上海交大出版社的《东京审判庭审全纪录》、华师大出版社的《中国学术编年》、同济大学出版社的《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等一系列学术巨著都受到了相关专家的一致认可。
可以说,经过前期的精心策划筹备、书展期间大学各社员工的不懈努力,高校出版社联合体完满完成了2013上海书展的任务。展望2014书展,高校出版社联合体所有出版社更将以精美的图书、饱满的精神回馈广大读者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