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书展开幕第一天,读者、作者、出版人重聚首,这座城市的书香在弥漫,爱书人的节日回来了
2022-11-19 15:10|来源:未知|作者:小雯|
2022上海书展开幕第一天,读者、作者、出版人重聚首,这座城市的书香在弥漫,爱书人的节日回来了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日期:2022-11-19
昨天一早,读者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共赴书香之约——摄影发烧友陈炎在书展开幕前“蹲守”小程序,预约“抢”到了书展多日门票,准备用镜头定格书展多个瞬间;65岁市民金志康几乎每届上海书展都不缺席,一进门直奔喷水池旁书展回顾区“红毯”上留影,并买下几本机械专业图书;上海师范大学大三学子姜珊首次“尝鲜”,平时只在社交新媒体上刷到的“泡芙云”“二酉书店”等网红地标,齐聚嘉年华市集“一站式打卡”,惊喜连连……
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2022年的上海书展开幕第一天,这座城市独有的书香在弥漫,爱书人的节日回来了。当更多陌生的人因书而聚拢,多元阅读需求与城市文化氛围互为激活,爱书人、写书人、买书人交流中所迸发的灵光一现,又反哺了下一个新书选题的诞生。由此,上海书展让阅读更有温度,成为这座城市独有的书香节日。
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融合,书展平台效应凸显
“上海书展回归日常,令人欣喜。书展开幕首日我们有三场活动,分别聚焦《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土山湾画馆人物志》,受到了读者热烈欢迎,讲座结束了还有不少观众留下来向学者提问请教,带去的数百本图书‘秒空’。”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连夜回公司调来更多备货上架专区,她告诉记者,上海书展搭建了出版方、专家作者和市民读者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术研究和大众阅读融合起来,让出版变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不少人文社科图书都愿意将上海书展作为首发地,书展的平台效应愈发凸显。《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首发式上,复旦大学教授邹振环谈到,目前“生活书店会议记录”的研究依然是学界非常薄弱的一环,从影印本到排印本,必将对生活书店相关史料的传播与研究影响深远。“把生活书店的史料整理出来,对于后人研究生活书店的历史,了解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深入中国红色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成立于1958年的上海韬奋纪念馆流淌着生活书店的血脉,馆藏“生活书店会议记录”原件是独有的珍稀档案史料。“生活书店会议记录”系列丛书详尽记录了生活书店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逆流中文化堡垒”的历史故事,也呈现了其独树一帜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中蕴含的信息如同一座富矿,不仅让后人走近邹韬奋、徐伯昕、胡愈之、张仲实等一代知识分子,深入同一时期的出版史研究,也对当今出版管理、经营和决策产生了借鉴作用。
除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衍生出的精品图书也是书展亮点。土山湾位于上海徐家汇南部,肇嘉浜在此拐弯,因疏浚河道,堆土成“山”而得名。《土山湾画馆人物志》聚焦历史上曾经为土山湾画馆的创建、运营而作出突出贡献的开创者,一代又一代继任者以及从这里走出的杰出画家,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中国画徒,通过爬梳史料、梳理人物事迹、采访画馆老人,配以珍贵历史资料图等,系统全面呈现土山湾画馆的人物群像和历史发展轨迹。
解码品牌成长,聚光灯投向更多细分书系
今年上海书展首度集结一批有较高认同度的特色出版品牌,将聚光灯投向更多细分书系,解码品牌成长之道,凸显了书展的精品意识。
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展位,“薄荷实验”“六点图书”等子品牌一字排开,引来不少读者驻足翻阅。该社社长王焰告诉记者,《寻找门卫》《生命使用手册》《亲密的分离》都是“薄荷实验”书系引进推出的人文社科类著作,有一定的话题热度,在年轻读者群体里颇具黏性,社交平台上的书评留言“质量很高,有见地”。“希望通过深耕细分类别或赛道,加深对某一领域的研究,聚拢相应忠实用户,也能扩大出版品牌的美誉度。”
位于序厅的读客封面展,重点展示创立16年来读客文化打造的一系列人们耳熟能详的畅销书封面,超级畅销书的终极秘密是什么?或许就藏在“超级符号”设计理念里。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展位背景板上,黑色大字“城市建筑的洞见与远见”颇具设计感,也体现了品牌聚焦城市、建筑与设计领域的特色。
此外,位于展览中心西厢房的民营出版品牌展区,磨铁、新经典、中南博集天卷、果麦、后浪出版公司、九久读书人、天闻角川、联合天畅、荣信教育、启发、爱心树、浪花朵朵等济济一堂。“这次和多家国内知名民营出版品牌合作,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市场反馈,有助于出版人及时调整复盘。上海书展进一步体现了其书业晴雨表的风向标引领意义。”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