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地方“打卡”!上海书展最高最远最新分会场,书与人的相遇一样精彩
2019-08-16 14:58|来源:上观新闻|作者:张熠、诸葛漪、施晨露|
今年,上海书展分会场扩展到全市逾100家,触角还延伸到上海之外。在分会场,书与人的相遇同样精彩。
最高分会场
上海中心52层,239米高空,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14日迎来开业第一场阅读活动,爱书人齐聚在“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丛”新书发布会。“在上海最高的书店,希望这能成为我国在北欧文学译介、出版方面的高起点。”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说。
首次造访这座位于上海最高楼的“云端书店”,挪威作家罗伊·雅各布森用母语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奇迹的孩子》。陌生的挪威语流淌在空中,一时间,所有中国读者都安静了。“文学为人们提供精神的庇护所,它同时也是一座桥梁,是连接不同文化的媒介。”罗伊·雅各布森用了一连串的“不可思议”,形容他与中国读者的相遇,“我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家中写小说,现在又坐在上海最高楼的书店与中国读者面对面,是文学创造了这个奇迹。”
下午4、5点,等待进入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的读者依旧排成长队,华灯初上,穿梭在巨大山型书架间的读者络绎不绝。作为分会场,上海书展推荐书目的展架前围满了人,书店主推作家的作品也获得不少青睐。作者与读者、读者与文学的相遇,正是上海书展的魅力所在。
“最远”分会场
“书香瀛洲”2019上海书展崇明分会场“名家海岛行”活动,首次将会场放到基层第一线,在全市所有分会场中,堪称距离主会场最远的。
8月14日下午,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薛舒在崇明区中兴镇中兴村举行“真实与虚构——乡村生活与小说”讲座,分享创作经验。讲座下午两点开始,提前半小时,崇明区图书馆中兴镇文广站已被挤得水泄不通。薛舒以崇明糕为契机打开话匣子,既有自己从业经历的回顾,也有细致的字句分析,比如从“喜气洋洋打个盹”还是“打个喜气洋洋的盹”探讨写作需要打破传统、打破既定印象,追求更加生动的语言。
读者们的提问五花八门,从自己怎么写好到如何辅导孩子写作,都展现了大家对文学的热情。薛舒表示,“写作需要长期积累,敏锐地观察生活,多准备。”讲座结束,大家又把她团团围住,要求签书。
薛舒坦言,自己抱着文学扫盲的心态而来,深入基层“毛细血管”,没想到来听讲的人除了小朋友还有中老年人等各个年龄群。“一位阿姨问我,茅盾文学奖哪年诞生的?我一时间还真没回答出来。”她感叹,“大家水平都好高。这次讲座也启发我们,不仅人要走下来,与基层读者的思维也要对接。他们对我们有新的要求,需要探索更融洽的衔接。”
崇明区图书馆馆长王超透露,名家深入第一线办讲座早有计划,今年应中兴镇十多个读书会强烈要求,把第一站放到了这里。未来这一形式将继续发扬,让更多乡村读者与名作家面对面。
最新分会场
“0天!我们是书展最新的分会场。”14日晚,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第一家独立运营的实体书店阅读空间“中版书房”在沪揭幕,上海中版图书公司副总经理崔俊友笑说。“中版书房”揭幕当晚随即展开“相约‘中版七夜’”第一场活动,由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主讲“万历时期的太平宰辅”。
去年8月,中国出版集团通过社店合作的方式在苏州第一次亮出“中版书房”品牌。在上海长宁落地的这家中版书房则是中版集团通过二级单位独立运营的首家中版书房。“出版机构开书店是一个趋势”,崔俊友说,出版具有内容资源,同时也希望建立自己的渠道优势,书店就是两者结合。“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发祥地,中版集团旗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都发源于上海。目前,上海也是中版集团在北京之外拥有最多分支机构的城市,更重要的是,上海的阅读氛围特别浓厚。”
走进“中版书房”,琳琅满目的中版精品图书为主要销售产品,兼顾其他出版社优质图书,同时提供文创、阅读分享、亲子互动等文化服务。店铺整体规划为中岛柜和高架柜两种陈列展示形式。中岛柜展示区主要以中版好书、中国主题、签名本专柜、与经典对话、理解这个世界、知识体系养成和读书与生活七个大类进行陈列展示;高架柜展示区主要展示哲学、社科、文学、历史及金融经管类书籍。店铺还设立了一个专属的儿童绘本区,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绘本,小读者可以坐在柔软的地毯上,让思想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店铺也提供设计师优选文创产品及上等茶艺咖啡等,“一杯香茗,一卷书,偷得半日闲散”。
为了赶在上海书展开业,“中版书房”日夜赶工,装修期仅仅一个月。崔俊友说:“累。但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