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新闻

上海书展 | 上海首发,让更多好书从这里走向全国

2019-08-14 14:30|来源:文汇报|作者:卫中|

说明: IMG_256
 
       2008年的上海书展首次提出“上海首发”的概念,当年的首发新书数量为40余种;今年上海首发的新书数量超过500种,首发活动超过200场,品类涵盖文史、社会、科学、生活、艺术等各个领域。
 
       与“上海首发”的数量相比,更值得骄傲的是“上海首发”的质量。这些年来,全国的图书出版业界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共识,大部头的学术成果首发签售会“只有在上海书展办,也只有上海书展敢办”。读者的热情支持,让上海书展上的高端精品著作签得出、卖得掉;而坚持“去明星化、去浅质化、去娱乐化”的上海书展,也让很多精品小众图书有了与读者面对面的机会;而全国各地的出版社也通过“上海首发”这块试金石,直观地感受读者对新书的接受度。“上海首发”机制日益成为服务读者、服务行业的重要发力点,全国的大社、名社、强社以每年8月份为时间节点,力争重点新书、好书能在上海书展上首发,并以此为起点推向全国市场。
 
       “上海首发”机制已经让爱书人和好书之间无形中许下了对彼此的承诺,相逢8月,便有好书。那么,今年的上海书展上有哪些首发新书值得关注呢?
 
从纸墨书香中见证中国文化的悠久和伟大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立足、发展和壮大,在数千年的时光里敞开胸襟接纳吸收来自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元素,同时也不断向世界输送我们的优秀文化基因,从而形成了当今中国的文化面貌,也塑造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在本次上海书展上,各地出版社带来众多优秀书籍,既有外国历史学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解读,也有中国学者对本民族文化研究的心血结晶。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发掘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纪行:从旧世界到新世界》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游记。1929年7月23日至1930年1月29日期间,汤因比从伦敦出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穿过欧洲、西亚、南亚、东南亚多地,到达东方的中国和日本,随后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苏联回到英国。他先后使用了私家汽车、客车、蒸汽船、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游览了各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新式建筑。他以生动的文字、深刻的思考,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亚欧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面貌进行了描绘和洞察。尤为重要的是,汤因比将中国称为“新世界”,将欧洲大陆称为“旧世界”,这次从旧世界前往新世界的深度旅行,使得汤因比目睹了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新的发展活力、暗藏危机的中国,更对他加深对亚洲各文明的理解带来了重要帮助。在这本书中,汤因比以生动的文字、深刻的思考进行着记录,他熟知各地历史典故,多愁善感,热衷发散,总是不经意地灵光一闪,展现出深刻的洞察力。这使得他的文字富有活力和层次,可以令读者从一个欧洲学者的视角,一窥近百年前亚欧世界的大致面貌。
 
       
 
       “诗画合一”是中国流传不绝的艺术传统,中国画报出版社的《藏在名画里的中国》承继这一传统,以“诗歌具有丰富的画面感”,让读者在阅读唐诗的过程中获得完美的视觉享受,同时在欣赏美图中加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充分领略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藏在名画里的唐诗》选诗标准独树一帜,以“诗歌本身具有丰富的画面感”为基准,不但收录了其他唐诗选本可能会选到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名家的诗作,还特意选取了一些相对而言知名度没那么高的作品,如鱼玄机的《赋得江边柳》、寒山的《三字诗六首》等。评赏亦从“画面感”入手,让读者更能体味诗词的深远意境。所选名画不但珍稀,而且贴合诗意,此尤为难得。“画得诗之意,诗助画之思”,全书披沙沥金,精雕细琢,带给大众一份更精致的诗情画意。难怪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名画与美文齐飞,丹青与风雅共色”形容该书。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而青岛出版社这次带到上海书展的《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则对这部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古典小说的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书中汇集了中国现当代《红楼梦》研究巨擘冯其庸先生数十年来在红学研究各方面的重要成果,着重解读《红楼梦》精义要旨、发掘《红楼梦》微言大义。《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包括对《红楼梦》正文的校订,对《红楼梦》文句、段落的评批和每回的回后评,对《红楼梦》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家世和特殊语句的笺释等。冯其庸先生的评批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眉批,置于每页书眉处,主要是对于《红楼梦》的段落文字所作的点评;二是夹批,置于正文中,小字双行排版,主要是对于《红楼梦》中包含深意难以索解或精彩独到令人拍案激赏的词句所作的评析;三是回后评,置于每回文末,为本回之总评,分析评议本回之精义。
 
     
 
       如果说前面的几本书都是从某个角度或者某个角度讲述中国文化,那么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九说中国”系列丛书可以说是集中国文化各方面研究的大成者。丛书第一辑的九种书目包括《九个汉字里的中国》《寺院映现的中国》《道观可道的中国》《民间传说里的中国》《寓言里的中国》《节日里的中国》《发明里的中国》《玉石里的中国》《九首古诗里的中国》,涉及文字、诗歌、信仰、技术、建筑、民俗日常,并推究建立于其上、传承数千年的华夏观念。据悉,“九说中国”丛书还将推出多辑,每辑推出九部单行本,每部单行本邀请一位相关专业领域享有学术声望的专家撰写,从承载中华优秀文化的诸多细小的局部和环节入手,由最能代表中国气质、中国气象、中国气派的人物、事物、景物、风物、器物下笔,勾勒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传统和灿烂文明。丛书每一部单行本的作者都是各自学术研究领域的翘楚,针对言说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或独特的阐释性维度,深入挖掘和探讨言说对象所蕴含的中国元素、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和中国意志。
 
从北欧到东亚,一场外国文学的饕餮盛宴
 
       多年来,上海书展始终体现着上海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秉持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精神,为中国读者与外国文学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今年上海书展上首发的外国文学,既有来源地横跨欧亚的当代作品,也有时间尺度长达百年的陈酿美酒。
 
       说起挪威,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松恩峡湾、奥斯陆和卑尔根、波澜壮阔的海岸线、据说是“全球最适合追极光”的北挪威等等,这个地处北欧的“万岛之国”向来以旅游目的地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但其实挪威以其独特的气候、地理和历史,也孕育出风格鲜明独特的文学作品。2019上海书展上首发的《挪威现当代文学》丛书为读者带来一独条特的、充满文学气息的“通往北方之路”。该译丛集结了挪威现当代10位代表作家的优秀作品,包括国际电影大师英格玛·博格曼之女琳·乌尔曼的自传体小说《喧嚣》,国际布克文学奖候选作家罗伊·雅各布森代表作品《奇迹的孩子》,《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十佳纪实文学作品《我们中的一个》,都柏林文学奖得主、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佩尔·帕特森近作《我抗拒》,挪威当代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克亚尔?艾斯凯尔森的代表短篇集《一个好地方》等等,可以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收录最全的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介项目,为中国读者提供一次全面了解挪威现当代文学的良好契机。
 
       
 
       而浙江文艺出版社带来的《何为自我》是日本新生代作家平野启一郎的核心文学思想理论集。在获得第120届芥川奖后,平野启一郎陆续创作了《葬送》《填满空白》《决坏》等作品,他运用了“分人主义”的概念来表现文学人物的行为,并对于人的自我认知进行思考。平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一步步从“个人”的英语词源individual“不可分”被阐发为“个人”的意思出发,提出了近代以来“个人”的不可再分,影响了人们多元化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关系的多向发展,因此他提出对“个人”这个单位在进行细分,提出了“分人”这个全新的概念,从而使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和面对不同人时,都能以真实的自我来面对,而不是被我们之前简单的认为只是表现出不同的“面孔”。该书日文版从2012年出版至今,在日本已经销售超过9万部。平野以书中提出的“分人”思想,在日本进行了数十场的讲座,帮助拯救了近20万患有人际交往恐惧症,逃避社会和自我否定陷入抑郁的人,使“分人”这一理念成为了在日本文学界具有现实意义和作用的思想概念。
 
       
 
       外国文学传来中国,离不开翻译这道不可或缺的环节。早在五四前后时期,上海就出版了大量翻译作品,成为沟通中外文化、思想、学术的重镇。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时代、历久弥新,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商务印书馆将首发《故译新编》,希冀能在新的时期赋予这批“故译”作品新的生命、新的价值。《故译新编》集合了冯至、郑振铎、朱湘、周作人、戴望舒、徐志摩、许地山、穆旦、梁宗岱、伍光建这批“五四”前后卓越的文学翻译家们各自独具个性的“故译”作品,其编选特色是注重翻译的开放与创造精神,收录开风气之先、勇于创造的翻译家之作;注重翻译的个性与生命,收录对文学有着独特的理解与阐释、赋予原作以新生命的翻译家之作;注重翻译的思想性,收录“敞开自身”,开辟思想解放之路的翻译家之作。
 
       优秀的翻译作品离不开优秀的翻译家。上海书店出版社的《朱生豪在上海》则是翻译大师朱生豪与大都市上海“过从”经历的回顾与研究。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起点在上海,因此上海对朱译莎剧的诞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朱生豪在上海》叙述朱生豪在上海的职业、情感世界、译莎起始、在战争中颠沛流离的生活、写作“小言”(反映了翻译家在法西斯战斗中的的历史画卷)、婚姻生活,以及所播撒的莎翁文明之火。该书作者为朱生豪之子,书中披露的第一手资料全面而独特,并配有大量图像资料,不仅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从前沿的经济学理念到对王朝兴衰的另类解读,增长知识
 
       书籍带给人类的不仅有精神享受,其更原始的功能是知识的传递。今年上海书展上首发的《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以及《货币里的中国史》就是这样两本能给读者带来满满的“干货”和“硬知识”的新书。
 
       《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是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的代表作。威廉?诺德豪斯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被评为“美国最有影响的50位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全球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顶级分析师之一。
 
       经济学作为一项人文学科,为什么能切入气候变化的议题中呢?诺德豪斯给出了两点理由:一是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必须经由经济系统才可起作用;二是气候变化也会对经济系统的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出发生影响,如粮食遇到干旱会发生歉收等。事实上,自然科学在做气候变化评估和预测时,往往只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现今人类经济活动可能造成的破坏,而忽略微观主体对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这一点关系着延缓气候变化政策提出的可能和实施的效果。
 
       在《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这部写给大众读者的气候经济学著作中,威廉?诺德豪斯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气候赌场”,正在摇动全球变暖的骰子,但仍有时间转身走出赌场。作者分析了当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结合福利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为实际解决方案指明了方向。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的吉尔·怀特曼评论道:“这本书通过为低碳选择提供经济激励,令人信服地为改变政府政策、生产和消费习惯提供了经济理由。”相信读者能从
 
       要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有时候还要从前人的经验中寻找智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货币里的中国史》是一部“透过钱眼看历史”的著作,该书通过论述货币发展的历史沿革,罗列出中国货币发展重要的节点,用或激昂、或悲悯的笔触,由小小的货币发微,从侧面呈现了历史的另一种风貌,揭示历代王朝兴衰的奥秘。例如,书中说到,每逢盛世货币充盈足量,“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体现出文景之治的盛况。到西汉末,王莽篡政,五次改币,但“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民私以五铢钱市买”,为其新建的新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而“三晋与布”“楚币问鼎”“刀出齐燕”“万钱之祖”背后不仅是历代秦王破除七国之畛域,联华夏为一体,或与匈奴、百越、外族一决雌雄的政治史,更是半两钱与贝币、布布、刀币、圜钱、楚币等先秦传统货币“度长絜大”“比拳量力”,最终绳绳相续的货币发展史。到最终天下归秦,半两钱通行全国,历时上千年。
 
       
 
       《货币里的中国史》中有大量精美的古钱币艺术图片和详细的阐释,立体展示了古代货币美感与价值,巧妙的消除了文物和读者之间的隔阂。书中还诸多前沿的考古发现与学术观点,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
  • 分享到: